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教育供求关系、竞争环境、资源条件等发生的变化,广东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着力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力争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双提高。为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要求,我省逐步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6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编制并向社会公布了全省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主要从我省2016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流向、就业质量、就业趋势、对教育教学反馈等方面客观反映我省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突出反映我省各高校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就业反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做法,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提供了积极参考。
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53.5万人,其中研究生2.9万人,本科生24.5万人,专科生26.1万人。除去因休学、结业、肄业等未取得毕业生资格的学生,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05438人,比上年增加了1.2万人,增幅为2.43%。全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11%,比上年同期上升0.31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1.51%,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80%,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75%。超过8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自主创业人数为3261人,创业比例为0.65%,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在较高水平。2016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11%,比上年同期上升0.31个百分点。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工学类、经济学类、文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医学类等专业就业率较高;本科毕业生的农学类、经济学类、工学类、管理学类等专业就业率较高;专科毕业生的水利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等专业就业率较高。
二是就业行业流向契合广东省经济发展趋势。2016年我省超过4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占已就业毕业生的88.51%,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6成毕业生流向了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其中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市共吸纳37.33万毕业生,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82.18%。就业行业流向契合我省经济发展趋势,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占据了行业流向的前三位,共吸纳约39%的毕业生。
三是就业薪酬逐年提高。201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薪酬为3393元,比上年增幅为8.41%。其中毕业生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6223元,增幅为8.78%,薪酬最高的学科是管理学(7443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726元,增幅为8.33%,薪酬最高的学科是哲学(4507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849元,增幅为7.67%,薪酬最高的专业大类是交通运输大类(3352元)。
四是就业满意度有所提升。201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平均得分(10分制)为7.73分,比上年提高了0.08分。其中毕业研究生7.89分,本科毕业生7.70分,专科毕业生7.73分。毕业研究生中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有哲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有法学类、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有公共事业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和法律大类。
五是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较高。201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相关度平均得分(10分制)为6.81分,其中毕业研究生7.64分,本科毕业生6.88分,专科毕业生6.66分。毕业研究生中医学类、教育学类和经济学类的专业相关度较高,本科毕业生中医学类、历史学类和法学类的专业相关度较高,专科毕业生中医药卫生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专业的相关度较高。
六是毕业生积极投身自主创业。201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多元化趋势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青睐突破原有传统产业禁锢,选择在新兴产业如新兴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自主创业。2016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3261人,创业比例为0.65%。其中,选择在新兴产业自主创业人数为513人,占自主创业总人数的15.73%,比上年同期提高4.21个百分点。
广东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高校分专业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反馈机制等状况的分析,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更好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