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11日在上海大学举行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中国区总决赛尘埃落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2016年赛季在一片欢庆声中落下了帷幕。在本赛季中,我校共派出18队次,分赴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长春、沈阳、合肥、青岛、大连九个赛场,历时3个月,最终取得6金5银7铜的辉煌成绩,总成绩在华南地区仅次于中山大学,在全国高校中也名列前茅,奖牌数和金牌数双双创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是由国际计算机学界著名的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主办,旨在展示与提高大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赛起始于1970年,现已举办了41届,是一项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充分展示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水平的国际性赛事,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相比于其他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采用现场对抗的方式进行,题目多且难度大,选手必须完全依靠自身实力解决问题,因此参赛选手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较好成绩。也正因为其难度大、训练时间长,获奖也意味着学生具备同龄人难以到达的算法逻辑思维和编程水平,所以获奖学生往往成为国内外知名IT公司争夺的对象。
2016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180多所知名高校的1000多支代表队参加,奖牌争夺异常激烈。
我校ACM集训队能在今年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获得6金5银的好成绩,总成绩超过了许多国内著名高校,主要归功于教务处和计算机学院从场地、经费到各种政策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另外也有赖于我校集训队经过多年努力建立和完善的一整套队伍日常管理和训练体系以及人才选拔机制。我校的管理和训练机制已经引起了其他诸多高校的兴趣,孙宣东老师也因此受邀在7月19-20号长沙举行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论坛”上和中大郭嵩山、电子科大杨鹏、浙江理工叶海荣等全国著名教练一起,做了关于ACM队伍管理方面的报告。有学校和计算机学院各方面的支持和集训队教练队员们的努力,相信他们在不远的将来会越来越好,期待能够再次打进世界总决赛,再现辉煌。
我校在教务处、计算机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从2002年开始在校园开展程序设计训练和组织学生参加此项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观,自觉把课外时间投入到专业学习上,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水平与就业竞争力,还展示了我校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水平。







我校学子参加2016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教练:孙宣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