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听闻惠来之名?111.56公里的海岸线,它是海滨小城,美如画卷;5大深水码头作业区,它是海上丝路的重要一站;地处大南山根据地,它更是红色热土,革命摇篮。历史在此悠扬了500年,20岁邂逅500岁,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对红旅发展的数字赋能。
在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热土上,一群满怀激情与梦想的青年学子,来自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春“源”动力实践队,采用“研带本”的朋辈引领社会实践模式,以创新为翼、专业为基,不仅深化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更为惠来的红色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
走进惠来,开启红旅新篇章
在抵达惠来县后,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春“源”动力实践队与惠来县团委副书记林晓燕及其他代表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科技引领时代,AI智启未来”的见面会。此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惠来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座谈会上,实践队同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针对惠来县红旅资源碎片化的问题,实践队提出了数字化升级的构想。他们以红旅小程序为依托,提供路线推荐、线上参观、场馆预约等一站式服务,整合惠来红色文化宣传阵地,提升游客体验,使惠来的红色故事更加生动,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共话发展,青春的寻根之旅
随后,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五老”座谈会,与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座谈会上,气氛庄重而温馨,实践队指导老师袁雪以“聆听五老故事,继承革命精神”为主题拉开序幕,表达了对前辈们的崇高敬意。实践队成员们积极提问,深入了解惠来县目前红旅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老前辈们也毫不吝惜地分享了惠来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及人文、自然等方面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最后,老前辈们与实践团成员讨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吴明文先生语重心长的道,“人活着就是希望所在啊,等我完成了我的使命,到时候去见毛主席了,我无怨无悔,没有遗憾的。其实人生是非常短暂的,也充满酸甜苦辣。但愿你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前进有曲折,但是你们的前途一定无限好!”
科技之光,照亮县城的未来
第二天,实践队成员们迎着朝阳,来到了惠来县人民广场。这里熙熙攘攘,是科普教育及开展调研的理想之地。队员们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带来了生动有趣的反诈宣传,通过真实案例解析,让市民们深刻理解到诈骗的危害与防范的重要性;同时,还科普了AI技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展示了人工智能的魅力,提升大众对智能科技的认知与兴趣。
实践队还针对惠来县的红色文化普及度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实地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公众对惠来红色历史文化的知晓程度,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为后续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与普及提供有力依据,让科技的光芒照亮红色记忆,共筑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这个我没听说过诶。”“惠来还有这个地方?”“感觉在哪里听说过...”调研的过程中,队员听到了太多这样的回答,也应证了实践队整合惠来红旅资源的重要意义与迫切需求。披星戴月,实践队完成了一天的调研与科普工作,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余份。夜晚的徐徐微风伴随着实践团的辛勤付出,他们对惠来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情感。
青春献礼,革命精神代代传
踏着坚定的步伐,实践队穿梭在历史的脉络中,抵达了惠来县大南山革命纪念馆,一场与革命英魂的深刻对话即将展开。在这里,每一块石碑都镌刻着不朽的英勇,每一缕清风似乎都在述说着过往的牺牲与荣耀。在纪念馆内,肃穆的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庄重。
为了让革命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实践队希望通过小程序平台,将大南山的革命故事转化为更加生动、更有互动性的形式,如通过互动展览、语音讲解、视频讲解等方式,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震撼力。同时,实践队党员同志录制了大南山革命纪念馆讲解视频,希望能够将这里的故事传播的更远。
随后,实践队一行踏入了惠来县博物馆,踏着历史的尘埃,开启了另一段探索之旅。在革命文物展厅,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将大家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彭湃烈士的事迹介绍,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仰。历史文物展厅承载着惠来的记忆与辉煌,实践队成员们通过细致的观察与讨论,深刻感受到了惠来五百年来文化的积淀与传承。一件件古朴典雅的文物诉说着惠来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它们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惠来人民智慧与勤劳的见证。惠来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惠来的红色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激发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助力家乡旅游文化发展的热情。
归乡之旅,探索家乡新魅力
青春“源”动力实践队惠来籍队员在当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返家乡”实践活动。他们深入探访了神泉镇著名景点“海角甘泉”,用镜头捕捉家乡之美,用语言述说家乡之彩,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惠来县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话:“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这眼清泉不单单以其清澈甘冽的泉水闻名遐迩,而且还承载着一段动人的传奇故事,见证了惠来人民的坚韧与自强不息。探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海角甘泉的美景,从清澈的泉水到周围的码头风光,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家乡的韵味。
青春“源”动力实践队在惠来县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之旅,更是青年学子对家乡深沉热爱的体现。他们在实践中把握文化传承的历史规律与时代特征,解读古今通融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标识,以现代眼光和未来视野抓住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契机,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青年人特有的洞察和创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实践队成员们的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以青春之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家乡文化,他们,一直在路上!
(图文 | 袁雪 审核 | 胡静)